
6月2日下午,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全國政協常委于革勝,全國政協委員王海京、朱建民、龍墨、李慶忠一行到康復大學考察調研籌建工作。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王魯明、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鄒斌芳,康復大學(籌)領導小組、臨時黨委李欣章、姜振家、黃飛,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勇,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葛仁水,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李鴻雁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調研組實地調研了康復大學建設工地現場,觀看了康復大學建設推進工作專題片。張海迪指出,中國殘聯把籌建康復大學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關鍵舉措,積極推動康復大學建設,各項籌建工作進展順利。自2015年提出建設康復大學以來,國家有關部委和山東省、青島市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建設康復大學相繼兩次納入國家規劃。中國殘聯將舉全會之力推動和支持康復大學籌建。“十四五”是康復大學建設的關鍵期,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圍繞著“去籌”展開工作;要充分利用好10萬平米的康復中心項目,以前瞻目光實現大學和康復中心高起點、高水平發展。

于革勝說,新建一所“高水平、高起點、國際化”大學實屬不易,應著手考慮如何把品牌打出去,大膽改革創新,運用市場機制,發揮大學基金會作用,爭取社會各界支持康復大學建設。王海京說,在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的同時,應重視具有康復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朱建民說,康復是全人類、全生命周期的康復,面向人民健康,意義重大。作為企業家,愿意并呼吁更多企業家參與康復大學建設。龍墨說,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未來就業、職業準入、職稱晉升等問題,呼吁國家給予相關政策支持。李慶忠說,建設康復大學對應對人口老齡化、建設社會保障系統意義重大,應建成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型大學,著力研發各類輔助器具,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滿足人民群眾更多需求,不斷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康復大學建成對推動國際康復事業發展,在國際舞臺發出中國聲音意義重大,希望康復大學建設依托“康復國際”平臺,走向世界,把中國的康復模式推向世界。
王魯明指出,康復大學建設者們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拿出“攻山頭、炸碉堡、打硬仗”的工作干勁,加快推進康復大學建設,確保高質量完成各項籌建任務。
